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0:12    次浏览
几天前,人民日报转载了《2016年应届生就业竞争力报告》,这份报告以就业竞争力和起薪为指标,对全国各大高校进行了排名。阿一看了这份排名大为吃惊!这份排名打破了所谓“清北复交”的四大名校,交大竟然被排到了第九位!在哈工大之后!而同济也被挤出了前十,排在了中南大学之后。交大和同济表示,看到这排名目瞪口呆。 再来看沪上高校排名,顺序变动不大,但仍然有出入。阿一按照上海宁心中的排名列一个沪上前十,应该是:复旦、交大、同济、上财、上外、华师、华政、华理、东华、上大。但是在这里的排名,华理超过了上财成为沪上第五!而上外则沦落到沪上第九。。。 好了,阿一就不卖关子了, 快上图。这是“BOSS直聘”以2016年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,对137645个有效薪酬、简历和行为样本进行的调查。吃瓜群众拿好小板凳开始围观~上排名 因为篇幅有限,所以阿一只截取了前20的高校竞争力指数,但是已经可以看出一二了。沪上入围前100的高校有9所,排名分别是:复旦大学排名第3、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9,这是两所超一流大学。同济大学12、华东理工38、上海财经39、华东师范49、东华大学81、上海大学83、上海外国语大学97。这些算是沪上的一流大学。依据就业竞争力的排名,确实和依据分数线的排名有很大不同哦~再来看发布的按照毕业生起薪排名的榜单: 根据起薪排名来看,同济反超到第5,排在了交大前面。华理高居全国15,上大排名23,华师排名26,东华排48,都很靠前。让人吃惊的是,上财和上外竟然都没有在前50的行列中!这就让人很蓝瘦了不是……不过,从榜单的总体排名来看,仍然是传统的985、211高校毕业生占优势~不但竞争力强,而且起薪也高。竞争力TOP100的高校中,85%都是原985、211。其中清华、北大、复旦、浙大四所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高,竞争力指数均超过175,大大超过其他高校。而从第5名开始,指数差距开始缩小,反映出大部分985大学应届生的竞争力还是没有本质区别。 而原985、211高校和普通高校相比薪酬也要高不少。报告中指出原985、211高校应届生平均薪酬要比普通高校应届生均值分别高出37%和30.3%。看到这个数据,阿一还是放心的。因为按照大部分家长的观点来看,自家娃拼死拼活上985/211这些名校,就是将来可以谋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。 而榜单中许多高校的排名发生变化也是很正常的,因为这是单纯依据毕业生就业标准划分的排名。一般意义上大学的综合实力,还要看毕业生的深造比率、学校的学术研究和各类资源的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即使上了顶尖高校,大部分的娃还是要走向职场、走向就业的,所以这份报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。至于沪上这些高校,毕业就业哪家强到底哪家强呢?阿一就以沪上的复旦、交大、同济、华师为代表,根据各学校的2015年毕业生去向报告,带着各位家长看一看~(毕竟阿一是做教育的,华师还是要好好看一下哒~看看未来的教师们都去了哪里 ) 复旦大学这所沪上人民仰望的顶尖大学,想必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复旦!阿一先来看看复旦2015年的毕业生去向——包括本科、硕士、博士所有毕业生的去向统计: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3957人,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1.54%。而升学和出国出境各占14%左右。这个比例来看,总体上就业的人数还是占到了一半以上。 那复旦的高材生们毕业去了哪些行业呢?这张图告诉你,复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,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是很广泛哒~金融、信息、医疗卫生、教育等行业是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。 那具体来看,对于复旦的本科生,毕业去向情况有没有什么不同呢?首先,对于本科生来说,民间流传的复旦毕业“三三三”理论是基本正确的:复旦本科毕业生,1/3本校直研、1/3出国、1/3就业。直研就不说啦,接着在复旦念。来看出国,以本科生为例, 2015届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总人数844人,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31.89%。其中40%左右的学生都被世界排名前50 的学校录取,继续深造~听起来非常厉害有木有~在就业方面,复旦的毕业生质量广为称道。26%的复旦本科毕业生进了世界500强,相当于每四名企业就业复旦大学毕业生中,就有一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。国有、三资企业和医疗卫生单位是复旦学生的三大首选。具体的行业来说,对本科生而言,排前三的是现代专业服务业、金融业和IT行业。对硕士生而言,金融、医疗(包括生物医药)和IT排前三。果然还是是金融和计算机最受欢迎!毕业码字的阿一哭晕在厕所…… 值得一提的是,复旦毕业的就业行业中,各大专业分配比例都很均衡。比如,进入金融行业的2015届毕业生在各专业(除经济管理类专业)中占比接近。这说明什么问题呢?即使专业不对口,许多工作仍然可以成为复旦毕业生的选择。毕竟是综合实力强嘛,任性咯~复旦沪上第一名校的实力不是吹的,无论就业还是深造,都有大好的前途!阿一想说,麻麻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复旦! 上海交通大学再来看交大——在这份就业排名中虽有所下滑,但是沪上第二名校的地位不容置疑。整体上来看,交大毕业生的就业比例更高:62.4%,高于复旦的51%。但是不同学位学生的情况又有所不同。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比例为34.23%,国内升学比例为33.04%,出国(境)留学深造比例为26.30%,灵活就业比例为3.19 %。与复旦相比,各类选择基本比例相当,出国略低。看来至少在这两所顶级大学,在本科毕业的选择上,去工作、读研或出国的人,比例都是相当的。而硕士生签约就业比例就很高啦,达到了80.73%。 交大毕竟是理工科为重的,从就业的行业来看,与复旦有很大不同。交大毕业生就业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是:制造业(27.08%)、卫生和社会工作(19.97%)、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(14.09%),合计比例为61.14%。博士生到卫生和社会工作就业的比例最高,占博士生的45.85% ;硕士生和本科生到制造业就业的比例最高,分别占硕士毕业生的29.68%,占本科毕业生的26.00%。 这张图看起来太复杂了,阿一概括下来就是交大的毕业生1/4都去了制造业!大概是下面这种感觉?哈哈哈,阿一开个玩笑~ 从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,国有企业、三资企业、中小企业和和医疗卫生单位,比例接近,都差不多是1/5。交大还专门做了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地域分布统计,大家跟着阿一来看一看~从就业地域来看,交大的同学们大部分都留在了上海,共有 3444 人,占就业学生的 75.58%。除上海外,交大的同学们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浙江、广东、江苏省、北京。 PS:阿一有个小小的发现,就是在这四所学校中,交大的就业报告做的最认真,起码配色是最多样的!哈哈~同济大学到同济了~同济说,虽然在毕业生竞争力排名中只有12名,但是我们毕业生起薪高啊!排全国第五,比交大还高!确实是这样,我们来看看同济的毕业生们都去了哪里~同济大学2015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总数为9182人,其中博士625,硕士4179,本科4283,主体还是本科和研究僧。具体的毕业去向如下表所示:(这个黑白的图阿一还以为是上个世纪的报告……) 这个派遣呢,就是劳务派遣形式的就业,占到一半左右,加上合同就业、灵活就业,比例是53%。升学和出境分别占总数的16.84%和12.66%。这个比例结合复旦和交大来看,也比较正常~表格来看有391人选择灵活就业,其中自由职业356人,自主创业35人。之前阿一看到同济的推送,说同级毕业生自主创业都选择了做高端餐饮:肉夹馍、麻辣烫、小笼包……在四平路上已经兴起了同济校友餐饮一条龙……也许就像下面这样?一定不是的…… 在就业的同济毕业生中,主要都前往哪些单位呢?在毕业生前往就业人数最多的前50家单位中,有15家属于2015世界500强单位。同济大学2015届毕业生赴世界500强单位就业的人数总计1028人。实力也是不俗的~既然同济毕业生薪资高,那具体是多少呢?毕业生薪资表如下所示:博士学历中,经济学博士的平均薪酬最高,为8400元;最低的为医学博士,为3650.97元。硕士学历中,管理学硕士的平均薪酬最高,为8359.34元;最低为哲学硕士,为4077.90元。本科学历中,工学本科生的平均薪酬最高,达5287.28元;最低为医学本科生,为2242.59元。 学医的到底得罪谁了,工资这么低……华东师范大学最后来看华师大。华师大竞争力和薪资排行都是沪上第六,阿一表示很满意!做教育的就是这么有竞争力哈哈哈! 华师大对于将来想做老师的孩子们来说,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~我们先来看看就业率,看前三所学校或许看不出来,都是90%以上嘛~看到华师大就明白了,还是有差别的,毕竟复旦的博士硕士本科就业率都在95%以上。虽说华师大相比于复旦交大来说,在教育方面培养的人才更专业,但是毕竟顶尖大学的学生素质高,选择的口径也宽,出路也会更广。 作为一所师范类大学,就业的比例偏高是很正常的。我们看到,签就业协议就业的比例有61.13%。升学的比例是10.22%。加上定向委培等项目,签约就业总人数为4723人 ,占比最高,为71.12%。 再来看华师大毕业生的就业行业,总体来看毕业生就业行业多集中在教育、信息技术、金融财务等方向。师范学校将近一半去教育行业,但是剩下一半选择了各行各业的都有,其中比例最高的还是信息和金融。 华师大有专门的本科免费师范生,这些毕业生的签约基本都在教育行业。本科非免费师范生和硕士生签约行业集中于教育、信息技术、金融财务,行业分布较广。博士毕业生就业多集中于教育、生化医药、科技研究,因其专业性强,对口就业的意愿和能力更强。高职毕业生仅有学前教育一个专业,集中于教育行业。教育类行业还是保持着稳定和领先的地位。 从地域角度看,华师大毕业生在上海、浙江、江苏等3省市就业人数长期居于前三位。企事业单位的就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,特别是留沪比例较高,其次是其他长三角地区。也就是基本上都集中在包邮区……其实也可以理解,做老师嘛,也就是江浙沪的中学老师待遇最好了~很多人都觉得华师大的免费师范生很好,毕业签约率那么高,怎么都不会失业。但是这两年一方面是师范生供大于求,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不利好,师范生的签约率处于持续下滑的趋势。加上近些年教师薪水低、师生关系等问题越来越多,很多人不愿意到公办学校去做老师。所以,要不要让孩子将来做这一行,还是需要家长仔细考虑的~ 再来看看华师大毕业生在上海地区的情况,就业的方向主要是教育行业。在本科生中教育行业占所有行业总数的60.75%;在硕士生中占行业总数的43.85%。可以看到,到了硕士期间,愿意去做教师的反而少了。所以啊,做教育不易,且行且珍惜啊~阿一的高校就业分析呢,或许对许多家长有些遥远,但是从长远来看呢,了解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去向,长远判断孩子的未来规划,才能从眼前着手给孩子制定一步一步的计划。能够进入复旦、交大这样顶尖大学的同学,对自己的本科甚至是之后的学习生活,都有很清晰的规划——出国留学、保研、直接就业,都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,早做规划,早点打算。只有目标明确,才能走的更加有条不紊,步伐坚定。下次,阿一将带来剩下五所高校:华东理工、上海财经大学、东华大学、上海大学、上海外国语的分析,在沪上也都是独当一面的呢~※本文的就业数据全部来自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去向报告择校|升学|学区房|家庭教育微信 | 校学居上海一键查询对口学校及学校信息